日本决定核污水排海一周年,民众痛批:“我们的反对声被无视了!”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的日本质疑与反对,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决定这将是核污海周史上首次有国家将核事故产生的污染水直接排放至海洋。如今,水排视时间过去一年,年民民众反对的众痛呼声愈发高涨,担忧的批们情绪愈发强烈。
13日,反对声日本民间团体和国际环保NGO共同举办“核污染水排海决定一周年”线上记者会,被无福岛县民、日本日本民间环保组织“不要再污染海洋了!决定市民会议”共同代表织田千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污海周该组织当天在福岛、水排视东京、年民静冈等地举办全国性抗议活动,众痛表达反对意见的行动不会停止,直至日本政府撤销“排海”决定。
织田千代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早在日本政府刚刚放出“排海”风声时,该组织的抗议活动就已经拉开帷幕。“我们走上街头抗议、邀请专家解释‘排海’的危害,尝试提出其他解决方案……为的就是让政府听到反对声音,告诉他们‘排海’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得知政府的‘排海’决定,我们感到吃惊又失望!我们的反对声政府不是没听见,而是被无视了。”
如果一年以后,日本政府真的“排海”会怎样?织田千代表示“无法想象”,但相关工作显然已经开始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该组织当前的目标是阻止修建用于排海的海底管道。
“‘排海’一旦实施,就没有回头路了!”织田千代称,核污染水中含有多少放射性物质?这些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将怎样扩散,流向何方?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在种种问题均未明确的情况下,“排海”能让民众感到安心吗?
生活在充斥着放射性物质的环境当中,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当地人对此有着切身体会。织田千代介绍说,灾难发生之前,福岛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按照当地习俗,打捞的海味无需加工即可享受天然的美味,可现在再也不能这样了,当地人的生活始终被核辐射所笼罩。
11年来,政府一直在宣传“灾区振兴”,灾区民众的心情却“十分复杂”。“我们的处境如何?面对何种危险?政府不但不能理解,反而告诉我们将核污染水排海‘是安全的’,真的无法接受。”织田千代这样说。
织田千代的担忧不无道理。“原子能资料情报室”共同代表伴英幸表示,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经过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他们将焦点集中在了“氚气”上,实际上,即便经过处理,水中依然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质,且总量并不明确,这一现实被选择性忽视。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FoE日本事务局长满田夏花介绍称,日本政府“排海”决定的过程并不民主,是引发众怒的重要原因。在2018年8月举行的一场说明会上,44人中的42人表示对于“排海”持有反对、谨慎的意见。但自从发布ALPS相关报告之后,日本政府再未举行任何面向一般民众的公开说明会或意见听证会。
而且,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曾经和渔业从业人员有过约定——不得到相关人士的理解,不会处置(核污染水),也就是说,日本政府的排海决定本身就违背了当初的承诺。
更让民众难以忍受的是,日本政府向全国中小学生派发传单,大力宣扬经过稀释的核污染水“安全”,用纳税人的钱进行“美化宣传”。福岛县民、日本民间环保组织“不要再污染海洋了!市民会议”成员片冈辉美认为这是一种“思想统制”,因为传单上明确写明“不要被错误信息迷惑”,言外之意就是“反对‘排海’是错误的”,“‘排海’才是正确的”。
片冈辉美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她认为,这份传单表明,政府没有一点点准备接受反对意见的意思。她提到,曾有日本政府相关人员联系她所在的市民团体,要求停止使用“核污染水”的说法,改为使用“核处理水”。理由是“经过处理的水是安全的”,“核污染水”的说法属于“事实错误”。片冈辉美进一步表示,这也就是说,政府认为市民的理解是错误的,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反驳也是无效的,这其实是一种“语言统制”。
片冈辉美说,“排海”决定一年以来,她并未感觉到当地民众觉得“木已成舟”,因此灰心丧气。相反,她感到国内外反对的声浪更强大了。片冈辉美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如何也要敦促日本政府撤销“排海决定”。作为政府来说,更应该主动倾听民众声音,而非一意孤行。(完)
相关文章:
- 美国就业数据可能推动美联储迈向第三次巨幅加息
- 友邦保险11月23日斥资约2.25亿港元回购301.74万股
- 湖南、安徽凭“势”发力氢能产业,剑指千亿级市场
- 砸钱做预制菜,营销费用大涨逾4倍!趣店单季亏损近6.5亿
- 网曝舒克G33型号电动牙刷充电冒烟爆炸,客服:充电口进水导致,现已改版
- 韩总统办公室:特斯拉将扩大与韩合作 马斯克计划在亚洲再建一厂
- 5年期英国抵押贷款利率自10月初以来首次跌破6%
- 连年亏损、债台高筑的银宝山新要易主 前三大股东纷纷出逃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场景驱动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