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深化丝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共同体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27日发布的一带一路《海丝蓝皮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演变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报告中国可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深化丝路能源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共同体,沿线从而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国家构建共同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与转型。源能源
报告由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合作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推动体根据报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共同体是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丝路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沿线重要倡议。
报告称,国家构建共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源能源“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之翼,中国可通过提供理念、合作合作制度、物质层面的公共产品的方式,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治理与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共同体,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能源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与转型。
报告还总结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亮点和进展。新加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国家,积极响应、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根据报告,中新两国将“一带一路”合作列为双边关系重点,以互联互通、金融支持和第三方合作为三大平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报告指出,中新经贸合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新加坡作为调解中心、国际仲裁中心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最后一公里”衔接有待强化,通关手续需要更加简便、透明。
此外,数字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报告称,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和试验区,与东盟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共同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将为“一带一路”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报告认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存在诸多机遇。比如,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缅甸等东盟国家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工业4.0”计划,旨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但报告同时指出,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重点要提高信息技术的渗透程度、传输速度和降低通信成本,加速5G前沿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还需要提高东盟国家的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以及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的限制问题。(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
- 11月23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粤传媒收获6连板 高乐股份、英联股份、标准股份均实现3连板
- 62岁农行宿将罗熹正式掌舵人保寿险!年内将帅齐换,组织架构大调整…
- 天津第四批集中出让地块:24宗地块起始总价99.6亿元
- 创金合信基金刘扬:信创投资进入2.0时代 需更多关注产业内的新变化
- 隐形!变身!寄生!手机里的流氓软件藏得有多深?
- 康基医疗11月21日斥资约591.67万港元回购80.1万股
- “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榜单发布,柔性显示领域成都排名榜首
- 证监会李明: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5种能力的持续提升
- 前10月安徽杂交稻种出口额1.6亿元同比增长12.7%,出口额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