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农产品的整体节奏有哪些值得期待?
时间:2025-07-05 22:41:50 出处:综合阅读(143)
来源:一德菁英汇
棉花:高成本弱需求,季度节奏棉市外强内弱
场内评论员:李晓威,农产一德期货农产品资深分析师
一、整体行情回顾
纵观一季度,有值前期延续了21年12月的得期待涨势,到春节更是季度节奏达到前高,但随后又陷入震荡行情。农产3月中下旬开始,整体棉价开始反弹,有值但涨幅却不大。得期待不考虑外部宏观因素的季度节奏影响,棉花的农产定价核心还是在供需矛盾。目前供需并没有特别大的整体调整(大减产没有,小减产持续不断的有值状态),国家都维持在乐观消费预期状态。得期待
全球棉花去库存格局持续,2021/22年度全球棉花总产2609.5万吨,同比增加175.6万吨。新年度将产量继续小幅调低,消费调高,期末库存降低幅度最大,后期疫情是否继续发酵,贸易战是否再度升级,都将成为消费端和贸易端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全球棉花需求的调整维持“强劲复苏”的总基调,面积大幅减少的预期虽然落空,但依然维持减少趋势,整体供应充足,去库存持续;美棉2022年棉花面积1223.4万英亩,同比减少101.4万英亩,2月展望论坛预测值为1270万英亩。
再关注USDA发布的供需中有很明显的变化,库存调高了,产量也有小幅调高,但是把中国消费量调低了50万吨。调整的幅度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对于中短期内价格影响较大。如此一来,可能产量方面存在微调但是消费方面并没有大幅的调整,从860万吨调整到810万吨的话,消费方面会直接萎缩到1920万吨之前的状态。而下游需求来看,采购积极性非常差。外部需求方面主要包括整体需求发展和替代需求,在疫情发展初期,凭借着我国疫情防控的优势,生产端和供应端最先完成恢复,所以将其他不具备生产和供应需求条件的国家生产线转移到我国,但其他国家陆续恢复后,这些生产线重新回到这些国家去,导致我们这些从外部回流过来的替代需求重新回头。另外,不论政治动荡还是疫情影响,需求端并未出现明显放大。综合看,我国现在棉花下游需求并不是特别乐观,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二季度展望
对于二季度,投资者的关注的重点可以聚焦于哪些方面呢?
二季度初期我们要重点关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播种意向,期间天气因素至关重要,在二季度中后期要落实实际的播种面积。对于中国来讲,重点是新疆地区的天气。另外今年有个特殊情况,对于豆类和其他主粮作物,在国家大力度扶持和补贴的背景下对棉花播种面积的挤占性。总结来说,目前棉花产业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问题,无论疫情阶段性的宏观问题,还是上游高成本和下游弱需求之间不能很好传导非常突出,外部棉花的供需结构会优于国内。美棉的需求较为旺盛,且市场担忧美国得州干旱或加剧棉花供应紧张的局面,外部波动和投机属性增强,内部需求的发展将成为当前的行情下方支撑所在。当前国内开工情况表现一般,出口订单表现也同比缩减,而商业库存还在不断刷新历史高位,二季度短期关注郑棉21000-22000区间能否突破,长期看,产业内部需求如不能提供更多亮点则谨防后期棉价依然存在下行压力。
白糖:榨季生产尾声,白糖定价中心逐步外移
场内评论员:李晓威,一德期货农产品资深分析师
一、行情回顾
2022年一季度的白糖呈现震荡走势,上下区间仅仅只有250点左右的空间。一季度是我国食糖生产旺季需求淡季,国内新糖供应偏宽松,需求在疫情和淡季背景下表现一般,郑糖在5650-5850区间内窄幅整理至今。白糖产业链的矛盾与棉花相比简单得多,全球食糖21/22榨季供需缺口较低,存在供给不足的背景。
但考虑我国1000万吨上下的产能,缺口较小。我国糖市供需矛盾较为温和切进口和走私总量可控。当前全球食糖市场供应方面的压力在减轻,那需求方面的表现要比棉花好一些,所以整体情况不差。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外部进口,目前外部进口糖已经达到500-600万吨的状态,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食糖市场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来自于进口。从去年开始,外盘对我国正常的影响权重和比重都在增大。综合来看,今年来讲,我们的期末库存和供应压力并不大,而且有继续调低趋势。
二、二季度展望
因为白糖的供需矛盾小,所以今年和去年类似,大概率还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小区间内震荡。因为国际上像巴西这类食糖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甘蔗除了榨糖外还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若能源价格出现变动,也将直接影响白糖价格。在巴西等国当地,甘蔗用来榨糖还是制作乙醇都是在进行动态调整的,进而影响全球供应。
总结下来,白糖市场的现货弱现实和期货强预期的矛盾得到了一定修复,震荡中枢上移;短期供应偏宽松,中长期的缺口依然存在,远月升水持续。
精彩问答:
1.白糖周四和周五有一定的涨幅 是否有趋势性机会呢?
时间有利于多头,远月合约机会更大。
当前阶段甜菜糖库存情况如何?今年甜菜春播开展情况现在如何?今年内蒙甜菜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场外嘉宾:王国栋,内蒙古骑士乳业集团总裁助理,内蒙古敕勒川糖业董事
目前内蒙几家甜菜糖厂,库存方面除了一家糖厂根据自身出货节奏还有部分库存外,其余所有糖厂可售糖(白砂糖)已经没有了。
4月底到5月中旬种植,现在处于施底肥等前期准备,目前面积均为意向面积。今年比2021年有所增长,2021年是近几年内蒙种植情况最差的一年,相较于比2020年减产45%。
就我们自身的糖厂和周边的甜菜糖厂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今年国家在内蒙推行种植,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加上补贴,对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影响还是相对较大。近期一些大终端在采购糖,而加工糖业务已经进入内蒙腹地。这两点都是往年没有的情况,所以内蒙糖的机遇还是在期货市场,2301合约如果有好的点位,套保很有机会。
生猪
生猪 :供需双弱,猪弱蛋强
场内评论员:侯晓瑞,一德期货生鲜畜牧研究员
一、行情回顾
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可谓是一波三折,整体延续底部震荡的盘整,是表现相对比较弱的大宗商品之一。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偏高,整体处于供过于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春节前14元/kg,春节后12元/kg,需求减少高于供应减少,按15元/kg的出栏成本,养殖户基本已经持续3-4个月亏损。其实春节后的亏损是在市场预期内的,后期有好转预期下,市场母猪淘汰量减少,现在更多的是低效母猪的替换及现金流难以为继导致的被动出栏,卓创给的2月母猪存栏环比还出现了增长,母猪生猪比价处于偏高位置,也基本印证了去产能步伐的放缓。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供过于求。需求端在疫情出现之后,集中消费基本没了,消费有囤货需求,但面临供应链问题,从养殖户到消费者手中调运出现问题,导致供需倒挂,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养殖户也要被动压栏,形成不正常的供需环境。节后这段时间基本是季节性淡季与疫情抑制导致需求达到历史低位,后期疫情缓和后,消费必将出现增长。再到供应端,出栏体重低位或下降叠加短期出栏量增加,预期内的涨价并未出现,养殖户心态崩塌;成本上行,企业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再伴随着前期母猪存栏下降导致的出栏基数减少,叠加需求回升,打破当前供过于求的现状后,现货或许会出现明显的上涨行情。目前还暂未看到,仍需要时间。
二、行情展望
当前猪粮比连续5周低于5:1,国家已经启动年后第四次收储,从前三次的收储情况来看,价格偏低,因而成交并不积极,后期的收储也面临成交的问题。其实纵观历年周期,国家基本都会在现货底部震荡时期进行收储操作,本质上来说,是国家选择的时间就在周期底部,而不是因为国家收储价格才导致上涨,现货端何时好转还是要看基本面情况,供过于求的现实什么时候可以解决,现货才能开启上涨。
未来投资者可关注:
近月:跟随现货,把上述提到的问题解决了,那近月逐月下跌行情就要结束了。
远月:未来供需的弹性,其实就是产能去了多少的问题,远月没办法证伪,没有确定性,那后期就需要跟随时间不断观察中间的一些变量。
首先看仔猪,从逻辑上来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必将导致仔猪供应减少,但仔猪本身又有自身的供需基本面,要看育肥户的补栏热情确定需求,仔猪的供需博弈影响仔猪价格。回溯历史数据,仔猪与生猪价格基本保持同涨同跌,无法提前去反映能繁母猪存栏的减少,这就导致我们可能无法通过仔猪情况来推算。其次看出栏节奏,体重与部分养殖场的出栏量变化。其实远月的高升水无法提前较长时间得到确定性观测,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验证,09合约目前一个坎是5月后全市场预期的涨价,如果没出现,去升水,若涨价,则需要观察涨价幅度来调整前期去产能的预期,09合约将再次调整估值,最后临近交割月进入交割逻辑。其他合约同理。
二季度生猪会有怎么的走势?
特邀嘉宾:梁成强,广东壹号期现经理
在产业的角度上,当下现货处于亏损阶段。从补栏时间上推算,对应11-12月补栏的出栏高峰会在四月底五月上旬结束,现货价格会缓慢向成本线以上靠拢,亏损空间开始缩小。需求方面,季节性需求下降和新冠疫情防控消费下降相叠加,造成需求疲软持续,虽然收储政策连续推出,也只是把整体需求下降的部分,转移到收储上了,收储托市应起到的作用并未达到预期,所以价格仍一直维持在亏损位置。所以近期看,在需求上没有突破口可以刺激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只能关注供应在四月底五月初会向下走的趋势,是否会让现货在5月份开始筑底向上,达到7元/kg以上的保本线。整体来说二季度仍处于磨底期,不会像很多人说的出现大涨,而三季度则需要关注春季的补栏,当前来看补栏中性偏下,预示,三季度整体价格会回归成本线以上。
从养殖户的情绪来看,生猪期货上市以后,整个行业对期货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非常迅速,尤其在产业中参与度高。远期较高的升水,给了养殖户无限希望,但这就导致其当前去产能不彻底,延缓行情趋势性转折的时间。
未来生鲜的研究方向,应该向肉禽、生猪、牛羊肉的大蛋白产业综合研究转变,考虑他们之间相互替代的作用,和价格的相互联动性,这种联动性让单独的产品涨幅高度往往受其它产品的拖累而变的高度有限。
关于盘面操作,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的分析,将交割升水计算在价格中。因为无论鸡蛋还是肉食,价格平稳的时候会出现区域性的价格差,价格极端时区域价差会消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超跌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交割升贴水的幅度,根据交割升贴水计算出合理的盘面价格。
鸡蛋
生猪 鸡蛋:供需双弱,猪弱蛋强
场内评论员:侯晓瑞,一德期货生鲜畜牧研究员
不同于生猪,鸡蛋指数在一季度触底反弹,期价在春节后高开上涨,现货的价格也被推至历史同期相对高位。
一、行情回顾
2021年至今,蛋鸡存栏长期维持偏低位置震荡,偏高的蛋价并未给养殖端带来相应的利润,市场补栏情绪较差,但整体好于2020年。2022年一季度鸡蛋均价4.06元/斤,春节后现货单价较节前下跌0.8元/斤,主产区低点均价约为3.6元/斤,触及行业平均成本线,随后开始回升,当前蛋价维持在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受节后饲料原材料涨价影响,养殖利润上涨不及预期,补栏情绪持续低迷。
从历史同时蛋价走势来看,一季度行情均是高位走弱后稳定的走势,而今年一反常态,现货在春节后走弱后,于2月底开启上涨,3月上涨幅度进一步扩大。从基本面来看,蛋鸡的低存栏是导致蛋价淡季强势上涨的本质原因,而饲料成本高位抑制补栏是导致鸡蛋长期维持偏高位置的主要原因,再就是库存,其实从春节之前到现在,整个现货市场都没有太多的库存积压,进而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中间调节作用减弱。
3月开始全国疫情逐步扩散,对鸡蛋主产区(东北、华北、华中等地)产生影响,各地调运不畅导致鸡蛋无法及时运输,同时,政策面的收紧导致部分地区有封城动作,居民的囤货热情高涨,低库存低存栏下,导致鸡蛋供不应求的,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
本质来看,春节后现货跌幅有限已经反映了低存栏的问题,而前期的补栏量偏低导致蛋鸡新开产量有限,低库存导致产业对短期外界抗干扰能力减弱,俄乌冲突导致的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速了短期淘汰、抑制了补栏,导致远月09合约4900-5000的价格。可以看出,新的因素介入对鸡蛋基本面产生了影响,二季度应关注后疫情时代供需矛盾缓和后现货基本面变化情况。
二、二季度展望
目前二季度补栏热情仍将表现一般,对应未来新开产增量有限。以资金压力最小的淘汰老鸡补栏鸡苗的动作为例,当前淘鸡价格为4.9元/斤左右,一只淘汰鸡可获得现金流20.5元,目前120天新开产蛋鸡饲料纯投入为25元,鸡苗价格为3.5元/羽,疫苗药物等成本为2.7元,即淘汰老鸡上新鸡至开产需额外再投入10元左右,而蛋鸡开始产蛋后需在3.7的成本上再加0.25元/斤才能保本,即未来蛋价在3.95元/斤以上养殖户才有利可图。以上计算饲料成本是前120天的均值,随着时间推移,饲料涨价影响将进一步体现,整体成本线继续上移。只有在养殖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的情况下,养殖户才会有较高的热情补栏,否则只能是温水煮青蛙的行情,现货跌不深,但涨价也需外力拉动。
2022年一季度主产区发货量比2021年同期减少20%,主要原因为蛋鸡存栏低位导致供应量有限。主销区到货量同比减少7.5%,长三角作为主销区受新冠疫情影响,尤其一季度末受影响较大,导致到货量大幅减少。疫情政策收紧导致产销区供需倒挂,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将再次被控制,调运问题解决后,供需均有好转预期,低库存低存栏下,短期需求好转的弹性或将高于供应,五一端午等节日需求提振有明显转好预期。
精彩问答
1. 绝对数字上能繁大概降到多少算周期结束?
国家给到的母猪存栏平衡存在大概为4100万头,目前存栏基本是正常保有量的104%,整体来说母猪供过于求的现实正在转变,但传导到出栏还需要时间。
2.散户占比总产量多少?
生猪500头母猪以下的养殖户占比已经低于50%,近两年规模场扩张较快,散户占比长期仍是下降的趋势。
3.请问鸡蛋8-9月以什么价格适合产业资金做套保?
短期鸡蛋现货还有上涨的预期,盘面就还有跟涨的可能,08-09合约价格目前都是历史高位,但不排除继续上涨可能,养殖企业可以选择本轮季节性上涨结束后的高位套保机会。
油脂油料
供应问题悬而未决,现货高位抑制需求,二季度油脂油料何去何从?
今年的油脂油料行情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高歌猛进,2022年元旦回来后的一路上涨已经是不断刷新大家对市场的认知,春节假期回来的再度跳涨完成了一组空中加油的行情,俄乌战争更是给农产品的行情添了一把火。
从基本面的角度,整个一季度油脂油料处于强势周期,前期预计将会恢复的马来劳工问题直至目前依旧没有被解决。季节性减产叠加前期劳工不足与天气影响共同导致的供给不足令库存长期低位运行。消费端生物柴油的影响,油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下,棕榈油在一季度领涨油脂油料板块,国内外价格纷纷创下历史纪录。另一块油籽大豆,也出现了由于缺乏降水导致的欠产,2021年底当时预计南美产区将创纪录丰产达2.06亿吨,实际当前最新一期USDA数据预测南美产量将减少到1.78亿吨,与12月份预测数据相比减产近3000万吨。
全球主要油籽作物的集体减产令油脂油料出现了供应短缺,产量的巨大变化给了油脂油料持续冲高的底气,而俄乌局势的升级加剧了本轮油脂油料上涨的幅度。战争导致的供应链收紧,品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使得本就紧张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在原油上涨提振大宗商品整体情绪和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油脂油料一马当先,棕榈油、以及菜粕纷纷上涨至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近期油脂油料行情在高位震荡整理之后,本周又出现了连续增仓放量的推升,那么对于二季度油脂油料的行情会呈现怎么的走势呢?
场外嘉宾:高艳滨,然厚商贸总经理
1.二季度,北美即将进入大豆种植季,目前的形势如何?与此同时,全球大豆供给形势将何去何从?
目前已经进入美国的播种期,按照目前的播种进度美国的播种面积可以达到预期,单产未确定。从大豆的供需格局来看,8日晚公布的供需报告来看,全球大豆格局仍旧是偏紧状态,紧张格局继续支持国内豆类价格强势运行。对于豆类,还需关注后期的天气题材。
2.油菜籽与葵花籽目前供给紧张,二季度是否还会延续下去?又存在哪些变数?国内三大油脂库存不断走低,但疫情反复扰动影响下,二季度油脂走势又将如何?
对于俄乌问题,会传导到投资者关注的菜系和葵花籽方面。我国菜籽产量比较低,88%从加拿大进口,加拿大因天气干燥去年出现大幅减产,导致全球的油菜籽供需格局偏紧张。俄乌战争导致乌克兰的油菜籽无法运输,欧洲无法从乌克兰进行采购,导致菜籽的进一步紧张,整个二季度,这些国家没有新的菜籽上市。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产国,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葵花籽的产国,目前是葵花籽的播种期,俄乌战争可能会导致乌克兰无法播种的状况,乌克兰预估今年产量降低。8月底之前禁止葵花籽出口,葵花油和葵花粕出口有配额限制,未来国际的菜籽系会供应偏紧。所以菜籽系和葵花籽系二季度会维持偏紧格局。
对于行情来讲,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不是特别高,会维持我国的豆油、棕榈油和菜油的供应偏紧的格局。即便是现在是消费的淡季,且大家受疫情的影响,没有大量地进行外出的餐饮消费、旅游消费,油脂的需求确实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库存端来看,因为进口量减幅,很难形成积累。在这种格局之下,结合我们现在宏观与国外市场,全球的油脂方面依然是维持偏紧或者紧平衡这样的格局。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我们国内的油脂也是维持偏强势的状态,只不过说因为当下有疫情、供应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油脂是处于高位震荡的格局。但是需要注意。过了5/6月份就进入天气市,便会随着进口成本而运行。过了6/7月份,就进入下半年油脂消费的旺季,届时关注疫情等因素影响,预计大家外出进行餐饮和消费的概率增多,所以我们对油脂依然维持一个不悲观偏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