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篡改数据、代签挂名被曝光,生态环境部重申对碳排放报告弄虚作假“零容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自去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后,零容忍对碳市场的多家代签对碳监管也逐渐跟上了脚步。
2021年四季度,机构境部生态环境部抽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和行业专家,篡改赴22个省份47个城市,数据组织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挂名光生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被曝报告突出问题。态环
近期,重申作假一系列碳市场技术服务机构篡改碳排放报告的排放典型问题被证实对外曝光。
“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弄虚”3月30日,零容忍在月度新闻发布会上,多家代签对碳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机构境部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司法部积极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篡改进一步明确技术服务机构的责任和监督管理要求。
机构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
3月中旬,生态环境部通报了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造假的典型问题。其中,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煤质检测报告数据及关键信息,指导企业制作虚假煤样;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多家企业分月出具日期虚假的元素碳含量检测报告,伪造碳氢仪原始检测记录等原始档案;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核查程序不合规,“挂名”现象突出,核查工作走过场。
刘友宾指出,从公开曝光的典型问题案例来看,当前部分碳市场技术服务机构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部分咨询、检测机构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利用弄虚作假手段帮助企业篡改碳排放数据,严重干扰碳市场正常秩序;其次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体系缺失,项目管理混乱,工作合规性、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最后,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部分核查机构为降低成本将核查业务层层转包,存在“代签”“挂名”现象。还有部分核查机构仅查阅企业提供的现成数据和资料,未核实数据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他强调,环境数据质量是环境管理的“生命线”,事关科学决策、市场公平和政府公信力,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包括碳排放数据在内的环境数据造假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将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曾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征求意见稿,核查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核查技术规程,对核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泄露重点排放单位的商业秘密。核查所需经费纳入中央预算安排,不得向重点排放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如核查机构在核查中弄虚作假、向重点排放单位收取费用、泄露重点排放单位商业秘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或有违反核查技术规程的其他行为,将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禁止从事核查工作。
不过,上述条例目前尚未正式出台。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据记者了解,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将碳排放专项监督帮扶发现问题及相关案卷材料移交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和信用监管力度。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目前集团库存“水位”在下降
- 太平洋证券:维持理想汽车-W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02港元
- 联想陈劲:moto X30 Pro传感器采用1/1.22的超级大底
- 快讯:港股医药股持续走高 机构称医药处于底部
- 小米总裁王翔谈高端战略复盘 清库存耗费成本初见成效
- 新京报快评:超生被“调剂”的孩子不能下落不明
- 唐山:购房还贷不用愁 公积金推出“一人购房全家帮”
- 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缩减至30亿元,释放了什么信号?
- 港股又一只妖股诞生!多想云尾盘暴跌60%,月初刚上市,鸿星尔克、安踏是客户
- 美将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外交部回应!A股逾3400股下跌,千亿市值“防水茅”跌停,3000亿硅料巨头再创新高